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帮助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思考如何做好进入海外市场的准备。本文旨在提出对的问题,而不是逐一提供答案,因为所谓的“正确答案”对不同的公司而言可能迥然不同。

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指问题发生前皆有迹可循

中国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和存在的一些趋势正逐渐减弱很多中国公司在国内经营的效率、对国内市场的信心以及成本竞争力。具体而言,这些趋势和事件包括:

  • 在国内市场的增长放缓
  • 劳动力成本攀升
  • 竞争优势衰减
  • 公司边际利润下滑;人民币贬值
  • 对境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喜好知之甚少
  • 存在忽视全球价值链的趋势
  • 私有企业的增长缺乏本地银行的融资支持
  • 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和“信任赤字”

长久以来,中国的银行资源多配置给享有政策或政治特权的低效行业和公司,以致在全国范围内对就业机会、价值和利润的创造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明智的中国企业管理者开始考虑投资国外市场或增加对国外市场的投资,并思考所需的资源和人才,期望通过系统化的灵活安排,跨过山雨欲来的本地市场,进入更平稳、更友好的海外市场。

然而,很多中国公司并未准备好应对海外商业文化以在海外市场顺利经营。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帮助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思考如何做好进入海外市场的准备。本文旨在提出对的问题,而不是逐一提供答案,因为所谓的“正确答案”对不同的公司而言可能迥然不同。向中国公司的管理者提出对的问题,将有助于他们确定对的方向,进而获得期望的结果,此为关键的第一步。如果问题提错了,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得出代价高昂的错误答案,并且将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中国公司身处一党专政的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往往是决定能否在这个国家顺利经商的关键。而其他国家多为多党制国家,司法独立,奉行法治,并且存在诸多保护工人权利的工会以及保护公众利益的非政府机构。虽然这些机构并不完美,个别利益相关人有时会受私利驱动,但外国的商业生态系统和商业价值观对中国公司而言可能仍显陌生。在中国行之有效的业务战略在这些国家很可能行不通。一般而言,西方商业文化通过制衡机制确保企业行动和企业治理的透明度以及充分的信息披露,从而保护股东权利。集权和决策权独揽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公司,但在这些国家则被视为过时、不可取的做法。

中国公司如无法有效应对中外文化差异,其海外经营可能面临困难。举例而言,投资海外的中国公司须构建一种机制,用书面合同管理各种业务关系和交易,而不是任由某人随意行事,后面这种做法在海外市场可能会在法律、公众意识或新闻层面触发代价高昂的危机应对和损害控制情况。

鉴于其数十年来所处的本土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中国公司往往发现难以适应海外市场的经商监管环境,例如:

  • 外国劳动法和福利计划
  • 银行业务和会计惯例
  • 广告和公平交易问题
  • 公平竞争立法
  • 工会规章
  • 环保规定
  • 员工、少数群体和妇女的反歧视权利

中国公司在中国经营时鲜少碰到这些问题。对中国公司而言,国外监管环境与他们熟悉的本国监管环境大不相同,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助其避免不利因素和解决已发生的问题,从而防止可能危及公司生存的情况发生。举例而言,在一些国家,违反环保规定的公司可能遭受追溯至其母公司的三重处罚。

最近的人民币贬值导致更多人民币资本流向境外,中国人民银行保持货币汇率的成本、海外并购交易的成本、战略物资(钢铁、军需、食品等)的价格、外部供应链的成本以及国债价格均有上涨。同样重要的是,人民币贬值还导致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成本攀升。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对外投资规模达103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外商对华投资,并且相关趋势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一带一路”全球投资项目正在持续推动能源、运输和其他主要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些由中国国企发起的投资活动开放了诸多市场,为私营公司提供了商机。中国私营公司中有很多已具备跨境经营的经验,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实现从受国外订单驱动的低附加值制造企业到更加先进成熟、更具价值的合作经营企业的转型。

投资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应了解投资目的地的市场情况,投入资源建立各种所需的关系以构建可信赖的当地关系网,并积极加入当地社区而非脱离当地组织单独行事。加入当地社区以了解和分享共同价值观,对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活动大有助益,是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关键一步。从长期来看,了解当地人关心的问题将有利于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活动。

故作姿态、自视甚高的行事方式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有时或许行得通,但在海外市场,中国公司应善于观察、倾听和学习当地市场情况,这才是较为稳妥有效的做法。如果中国公司希望在国外市场受欢迎,那么可取的做法是投资于当地社区并为之服务。国外的商业环境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不是用钱就能“搞定”的。设身处地想想吧:有个外国企业集团,他们举止粗鲁,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敏感度,并且总是抱怨中国异于其母国的种种,你是不是会对他们说“慢走不送”?你是不是更愿意与这样的老外打交道:他们努力了解你的文化环境,学习你的语言,尊重两国文化存在的差异并设法寻求有效的方法促成与你的合作。投资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在投资目的地可能变成第一种老外,也可能变成第二种,其结果将迥然不同,一切全凭中国公司的选择。

全球经济环境骤变的风暴正在袭来。远山之风已带来寒冬的肃杀。中国公司应尽快行动起来,为投资海外市场做好文化层面的准备。事实上,文化准备与管理、谈判、律师服务、会计或其他技能的准备同等重要。投资海外的中国公司若想与投资目的地的社区、工作人员及当地政府进行良好互动,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和生活方式。